半路回乡务农的吴坤争就出生在平南县官城镇新建村上,二十多岁外出经商,四十岁时因为心疼家乡土地日益荒芜而放弃年收入几十万的生意回乡务农,凭着敢干、肯干、实干一口气做到了全国劳模。
汽车驶进一片茂密的麻竹林,把英德六月的暑气全遮盖住。坐在驾驶席的清远海农英德分公司服务经理李岷辉,热情地介绍着当地的风土人情,“路两旁种的就是英德有名的麻竹笋,前面那座山上有座石板庙,逢初一十五人特别多……”我们像个观光者一样,沿着一段土路深入竹林,终于来到了杨大叔的养殖场。
早晨十点多的阳光,缓缓地洒在了调神村这片土地上,村道两旁的桉树成排成列地伫立着,安静地享受着光与风的拥抱。
5月的湛江市,碧空如洗,艳阳高照。我们驱车来到养鸭重镇廉江市红江农场,实地调研海大集团为推动红江农场产业兴旺、乡村振兴做出的贡献。
从此刻起,海大集团“扶贫济困”系列报道即将拉开帷幕。一个个关于海大携手养户共奔小康,开创美好新生活的故事,将在这万物繁荣的季节里温情上演。
对养殖充满热忱的90后杨虎(化名),却在恰当的时机选择回到荆州市的老家养小龙虾,如今28岁的他,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小龙虾达人和虾料、动保经销商。
“从2002年开始,我们所有的喂养饲料都是海大的饲料了,”明大哥说一边在饲料机里搅动着香色檀木珠样的鱼料,一边与我们聊天,他的妻子则一旁把乳白色的海联科动保产品拌进鱼料里去。
“龙大叔的养殖技术没得挑,他跟着海大近20年,不管养草鱼、鳊鱼、青鱼,还是近年养的南美白对虾,就没亏过钱,哪怕很差的年景,他都是赚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