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代码
002311
EN

南方日报 | 广东海大集团副董事长许英灼:拥抱20周年新起点,助推现代农牧业在广东开花结果

浏览量:
水产饲料销量全球第一、饲料总销量全国第三、部分业务利润年增幅近50%、挂牌多个国家级农业领域技术研发中心……近年来,作为广州本土的中国企业500强公司,广东海大集团(以下简称“海大”或者“公司”)凭借研发实力和高增长能力在国内农牧业中脱颖而出。
成立20年来,海大在产值、技术、人才等方面完成了“从0到1”的积累,并且在2009年上市之后,业务规模、产业链布局不断壮大。日前公司发布,今年饲料总销量预计为1050万吨、水产料销量预计超300万吨。
广东海大集团副董事长许英灼
公司作为行业龙头,未来发展方向如何,又将在广东农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哪些作用?国内现代农牧业发展机遇有哪些?集团副董事长许英灼在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秉承对技术的尊重是海大企业文化的重要部分,也是海大过去到未来保持高速增长的关键所在。同时,国内饲料行业效率提升带来行业集中度加快提高,海大将利用好广东政策、市场、技术、地理位置等优势,助推现代农牧业在广东开花结果。
以技术驱动拓宽发展空间,达成千万吨销量是“水到渠成”
笔者:2015年至2018年,海大的饲料销量每年增长100万吨,今年更是突破千万吨,这是如何做到的?
许总:海大从去年的849万吨增长至今年的1050万吨,这个增速是非常可观、颇具纪念意义的,这也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是海大过去5年、10年长期规划积累的成绩。
在海大2009年上市时,饲料销量还是百万吨级时,我们就从研发投入、市场营销策略,到原料供应链构建、人才储备和考核激励政策、企业管理架构等方面做了全方位的规划,这些都是在为实现1000万吨销量的阶段式目标做准备。因此,过去10年海大都实现了高增速,几乎每年都能够实现年度综合发展目标。
重视研发是海大保持高速发展的关键因素,围绕水产、猪、鸡、鸭、鱼、虾等各种品类的经济动物,我们都组建了覆盖基础研究到市场应用的强大研发团队。海大有一支由70多位博士、500位硕士组成的强大研发团队,他们的研发既有共性和交叉协作的内容,也有很专很细的分工领域。
可以说,秉承对技术的尊重是海大企业文化中很重要的部分,这在海大人的中高层以上已经形成了共识。尊重技术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是实实在在地投入资金来挖掘市场需求,填补国内国外的技术空白点。很多年来,海大研发投入经费的每年增幅都是高于利润增幅的,现在累计已超20亿元。
笔者:站在千万吨销量的里程碑旁,海大未来发展战略是什么?
许总:从1000万吨到2000万吨,海大成长的速度还在加快。过去20年,海大在技术、资本、规模上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后续发展还有很大空间。
我们的同事都很年轻,保持着创业的激情。可以说,很多海大人在求学阶段选择农业专业都是因为偶然机遇,很少有人小时候的理想就是要投身农业的。但是大家在进入公司、进入农业之后,才觉得这其中大有可为。而且,海大的企业文化培养每一个海大人要有一份生产安全食品的责任心、一份科技兴农的情怀。
与国外经济发达地区的农牧业相比,总体来说,我国在产品成本和品质上都还有一定差距。而国内经济大环境走向高质量发展道路,人们对产品品质的需求也日益升级,这也为更加高效、安全、经济的生产模式带来机会,这就是我们国内行业和企业的成长空间。海大会通过不断创新设计科学的饲料配方、加工工艺、养殖模式和市场模式等等,去敏捷地捕捉市场机遇,达成可持续的公司成长。既实现科技兴农,又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行业集中度加快提升,环保养殖安全食品是发展趋势
笔者:作为一家行业龙头企业,海大是否在思考如何带动国内农牧业的转型升级?
许总:全国农牧行业经过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我们觉得将进入一个加快升级的阶段。从行业升级的结果来看,行业集中度正在快速提高,今天市场销量前5名企业的市场份额占比远远高过了5年或者10年前,这个趋势未来还会继续加快。我们认为这是这个行业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行业效率提高的结果,研发、供应链、加工成本和效率、物流成本、服务营销能力等方面都在发生质变。同时这也会大大降低行业监管难度,带动国内整个肉食品供应系统的安全升级。
一直以来,养殖行业外的人士都对这个行业有误解,认为养殖业技术含量不高。我认为这是对现代农业、养殖业的误解,大家看到的更多只是传统、小规模、散养的模式,但是走集约化、工厂化、智能化等产业化的养殖业发展路径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海大正朝着这个方向迈进。当然,这离不开技术支撑。海大一直专注于围绕人类动物蛋白食品去拓展产业链,哪怕其它领域的投资诱惑再大,也没有分心。20年的专业积累,才能够在产业升级过程中体现出优势来。
从决定将业务从饲料延伸到养殖环节那一刻起,我们就开始在育种、动保产品、生产工艺、养殖设备、管理、人才等多个方面进行布局。未来我们也会再往下延伸发展肉类屠宰、肉食品加工。但是每个环节都要用很长时间积累技术,做到专业领先。例如,海大益豚猪业在养猪业探索出粪污资源化的环保养殖模式,既实现环保生态的养殖模式,还可以保证产出安全猪肉。虽然目前国内环保与安全并重的养殖模式还是刚刚开始发力,但是我们相信在政府的正确引导下,环保养殖、食品安全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海大理应抓住时代机遇,高起点,有所作为。
把握技术市场政策等优势,广东现代农牧业将大有可为
笔者:海大为什么会选择在广州创立?
许总:上世纪90年代末,应该说是广东民营经济刚开始蓬勃发展的阶段。海大创业团队来自国内五湖四海,因为当时广东机会最多,所以我们选择在这里开始创业。可以说,广东、广州给了海大这家民营企业很多的机遇,这里是海大的福地。
广东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和“引进来”“走出去”等方面都有许多优惠政策。从支持农业来看,广东省、市政府都非常务实,比较重视农业。同时,广东的饲料、养殖、肉产品消费等农产品需求也位居全国前列。所以说,从政策和市场两大优势来看,过去20年,广东发展民营饲料工业和农牧业的环境是得天独厚的。
目前,广东农牧业已经有一个好的发展基础,在消费总量、养殖水平等方面都是国内领先。在贸易全球化时代,广东在原材料成本上也更具有优势。过去,广东是原料物流的终端,但是,随着原料进口比例的增加,广东的豆粕等植物蛋白原料价格是全国市场最低的。饲料加工行业的很多原材料成本优势转而从沿海往内地递减。
笔者:您如何看未来广东农牧业的发展机遇?
许总:如果广东在用地政策、环保政策、疫病防控、产业规划等领域能够最好地、科学全面地规划,我们相信广东能够更早推动现代农牧业开花结果,农业发展持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国外的一些经验值得广东参照和学习,比如丹麦养猪业向来以专业化和高效率着称,按照全国人口算平均每人出栏4-5头猪。满足本国人均猪肉类食品需求之外,发展成为供应全球的猪肉出口强国。
反观广东市场,现在一年全省猪肉需求大概是5000万头,本地产量只有3500万头,还需要从外地调入1500多万头。如果是依赖于“南猪北养”模式,物流环节的生猪疫病防控、环境污染、肉质下降等问题困扰政府、行业和消费者,也严重影响广东的肉品市场的稳定。
水产养殖、肉禽蛋禽等农牧业的发展,道理也类似养猪业。总体来说,广东省农牧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很强的发展机遇。
沐浴改革开放春风,民企“出海”探索掌握国际贸易话语权
笔者:您也提到广东在培育企业“引进来”和“走出去”方面具有政策优势,能否举例介绍海大国际化发展的情况?
许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跟国际市场打交道的历史很短,民营企业则更短。上世纪90年代末,国家给了民营企业进出口权,但是企业从没出过海,外面的风浪有多大,都是完全无法预测的。海大创立时间是在中国加入WTO的前几年。在2000年之后,海大明确了国际化发展是一条必由之路。具有全球竞争力,才能成长为世界一流企业。那时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全球化,就是站在月球看地球。也就是说,国际化不是仅仅从中国到国外,或者仅仅国外到中国,而是各国资源全球化配置的概念。
广东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也是国际化的先行者。海大生于其中,经过探索和勇敢的尝试,搭建起了一个强大的全球采购供应链,也走出去到东南亚、非洲、美洲等地区投资建厂,服务当地农牧业,目前海外公司已经超过30家,累计投资额达2.4亿美元。目前,在国家政策的指引和支持下,海大在海外的投资项目正在持续成长,成为海大的一个巨大的增长点。
稿件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江珊